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.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,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,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.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,学龄期症状明显,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.它的主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
1,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.如去甲肾上腺素,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,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,使孩子动作增多.因此,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考虑药物治疗.非母乳喂养的儿童,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这一原因.
2,脑组织器质性损害.母亲孕期患高血压,甲状腺肥大,肾炎,贫血,低热,先兆流产,感冒等;分娩过程异常;儿童出生后1-2年内,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.这样的儿童易患多动症.
3,遗传因素.一部分观点认为,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,染色体异常,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,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脑功能,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,从而导致多动.
4,其他因素.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,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,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滞后,自控能力降低.另外,过量摄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,含铅量过度的食物,虽不一定达到铅中毒,但可能会导致多动症.建议找医生看下,确定具体属于何种情况,然后选择是采取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.
儿童多动症临床特点:
1,活动过度: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.上课时小动作不停,撕书,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,凡能碰的东西都要碰,常与同学斗殴.
2,注意力不集中:学习不专心,上课专心听课的时间短,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.
3,情绪不稳,冲动任性,会无故叫喊,无耐心,做事急匆匆.
4,学习困难:患儿智力正常,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。
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.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,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.需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,儿童期精神障碍,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副反应等相鉴别.治疗:
1,认知行为治疗:对控制多动行为冲动控制和侵略行为有效.
2,药物治疗:中枢神经兴奋药——右旋苯丙胺,甲基苯丙胺,匹莫林等,可选择使用另一类有效的药物——三环抗抑郁剂(丙米嗪,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),可以小剂开始逐渐增量达有效剂量后改为维持治疗.
3,精神治疗:不可忽视家庭和学校方面的适当教育和管理.对患儿的态度要以耐心,关怀和爱护的态度,对患儿的不良行为及违法举动要正面地给以纪律教育,多予启发和鼓励,及时给予奖励,不在精神上施加压力,更不能打骂体罚.
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,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69号。挂号预约请联系我们:0371-55689970